为不断增强我院教师的课题申报撰写能力,进一步提升学院教师的高层次项目中标率,2022年12月4日晚,我院邀请了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黄忠廉教授做客“外院学术讲坛”,为我院教师线上指导2023年国家级课题申报选题。报告由刘剑院长主持,外国语学院部分教师和学生聆听了此次报告。
黄教授就人文社科项目申报如何提炼选题做了深刻的论述,把对学科前沿的钻研形象地比作修习内功,将对现实急需、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把握比作修习外功。他指出,在学科前沿方面,可以从“原点”、“求新”、“拓展”、“聚焦”、“掘深”、“灵动”阶段依次对选题进行六次“陌生化”,使选题显得愈加文气,并用清晰的实例生动地阐释了“陌生化”的深刻含义。而在现实急需方面,则需做到滴水映日、丰盈精准、锤炼精炼、凝练成瓷。黄教授强调,陌生化意味着在选题时避开过于平常的词语,尽可能让选题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黄教授还将提炼题目的不同阶段比作禅宗悟道、明心见性等境界,即从悟道之前的境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进入到见山非山,见水非水的境界,直至大彻大悟,抵达见山仍是山、见水仍是水的明心见性的境界,回归原初的平常心。
黄老师旁征博引、语言幽默,将深刻的道理用浅显生动的比喻描绘出来,通俗易懂。在座师生纷纷表示受益良多,既领略了学术大家的风采,同时又学到了有效的炼题方法,有助于外语研究者开拓思路,发现新的学术研究切入点。
此次专题报告也是外国语学院202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辅导系列讲座之一。
专家简介:
黄忠廉,博士,二级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协作导师。专攻变译理论、科学翻译学、应用翻译学、理论翻译学、翻译史、汉译语言、汉外对比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翻译理论发展史研究”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项目6项(重大1项,重点1项,一般4项)、部级项目7项,出版学术著译作32部,主编丛书7套,发表学术论文310余篇。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务院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议组成员、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学科委员会副主任、全球俄汉互译大赛创办人。获第六届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