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
文通古今 道贯中西
管理制度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科生教育 · 管理制度 · 正文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达成情况评价实施细则 (试行)
编辑:外国语学院   日期:2023-10-19  点击数: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改革,推进专业内涵式建设,建立基于产出的评价改进机制,全面保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教师〔2017〕13号,以下简称“认证标准”)、《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等文件精神,及《衡阳师范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达成度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和《衡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达成度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文件,特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达成情况评价管理办法。

一、评价理念

人才培养质量达成情况评价坚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

人才培养质量达成情况评价包括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二、人才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评价

(一)评价依据

依据《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及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查毕业生入职五年左右的专业发展状况。

(二)评价工作责任机构

成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达成评价领导小组,负责人才培养目标达成评价。

组长:学院院长

副组长:教学副院长,专业负责人

组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毕业生、用人单位 、家长等。

(三)评价负责人和主要职责

1.学院院长:审定培养目标达成分析报告。

2.教学副院长:审核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审核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支撑的合理性;审核培养目标达成评价调查问卷,审核培养目标达成评价分析报告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3.专业负责人: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支撑的合理性;组织本专业相关人员开发培养目标达成评价调查问卷;作为主要执笔人,撰写培养目标达成评价分析报告。

4.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毕业生、用人单位、家长等:参与问卷编制,并协助专业完成人才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评价。

(四)评价主体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评价主体为本专业已毕业五年左右的学生,毕业生用人单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等利益相关方。

(五)评价对象

本专业毕业五年左右的毕业生。

(六)评价内容

评价毕业生毕业五年左右,在“一践行三学会”方面的达成程度,即“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等方面的达成程度。

(七)评价周期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评价每两年进行一次,并形成“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记录文档。

(八)评价过程

表1 人才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评价过程

评价数据收集的内容

评价数据收集的方法

评价数据的来源

评价数据的合理性说明

践行师德

问卷调查,访谈

毕业学生,毕业生用人单位,家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等

1.问卷编制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展开,确保问卷的信效度。

2.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对象选择要有一定的规模和代表性,以确保所收集信息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学会教学

问卷调查,访谈

学会育人

问卷调查,访谈

学会发展

问卷调查,访谈

(九)评价方法

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评价以外部评价为主,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利益相关方的问卷调查、访谈调查、交流研讨、座谈会等方式进行。

(十)评价结果及使用

形成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和“人才培养目标达成

情况评价分析报告”,包括专业基本情况、评价依据、评价方法、评价对象、评价结果及分析、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等。分析报告和相关支撑材料(评价实施方案、相关纪录、数据和结果使用情况)要完整、可追踪,由学院存档,保存六年。评价结果要及时向本专业教师、学院教学委员会及学校教务处等相关部门反馈,用于修订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教学大纲等,作为专业配置师资和教学资源、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

三、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

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以培养目标的达成为依据,围绕毕业要求各指标点进行。

(一)评价依据

依据依据《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及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情况等,调查应届毕业生的专业发展状况。

(二)评价工作责任机构

成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达成评价领导小组,负责毕业要求达成评价。

组长:学院院长

副组长:教学副院长,专业负责人

组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毕业生、用人单位、家长等。

(三)评价负责人和主要职责

1.学院院长:审定“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分析报告”。

2.教学副院长:审查本专业毕业要求各指标点和相关支撑课程的合理性,审核毕业要求达成评价调查问卷,审核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分析报告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3.专业负责人:确定本专业毕业要求各指标点和相关支撑课程的合理性;确定各指标点支撑课程的权重值;制定和审查评价方法;组织本专业相关人员开发毕业要求达成评价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实施评价,撰写报告,提出持续改进要求。

4.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毕业生、用人单位、家长等:参与问卷编制,并协助专业完成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

(四)评价主体

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主体涵盖专业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校内外专家等培养方,以及本专业应届毕业生、教育实习单位、毕业生用人单位、家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等利益相关方。

(五)评价对象

本专业应届毕业生。

(六)评价内容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毕业要及指标点要求,评价应届毕业生在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班级指导、综合育人、学会反思、沟通合作八个毕业要求、20个指标点开展调查研究。

(七)评价周期

本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每年进行一次,一般在每年九月启动评价。评价结果形成“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分析报告”,并存档,保留六年。

(八)评价过程

表2 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过程

评价数据收集的内容

评价数据收集的方法

评价数据的来源

评价数据的合理性

师德规范

内部评价:量化统计

支撑课程的目标达成度分析

1.就内部评价而言,一方面,围绕培养目标确定毕业要求,围绕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依据指标点设置课程,确保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落实;另一方面,课程目标设计过程中,围绕毕业要求指标点设计课程目标,确保各门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2.就外部评价而言,毕业要求达成度问卷完全根据20个指标点设计,确保信息收集的科学、全面。

外部评价:问卷调查,访谈

毕业生,实习单位、用人单位、家长

教育情怀

内部评价:量化统计

支撑课程的目标达成度分析

外部评价:问卷调查,访谈

毕业生,实习单位、用人单位、家长

学科素养

内部评价:量化统计

支撑课程的目标达成度分析

外部评价:问卷调查,访谈

毕业生,实习单位、用人单位、家长

教学能力

内部评价:量化统计

支撑课程的目标达成度分析

外部评价:问卷调查,访谈

毕业生,实习单位、用人单位、家长

班级指导

内部评价:量化统计

支撑课程的目标达成度分析

外部评价:问卷调查,访谈

毕业生,实习单位、用人单位、家长

综合育人

内部评价:量化统计

支撑课程的目标达成度分析

外部评价:问卷调查,访谈

毕业生,实习单位、用人单位、家长

学会反思

内部评价:量化统计

支撑课程的目标达成度分析

外部评价:问卷调查,访谈

毕业生,实习单位、用人单位、家长

沟通合作

外部评价:问卷调查,访谈

毕业生,实习单位、用人单位、家长

外部评价:问卷调查,访谈

毕业生,实习单位、用人单位、家长

(九)评价方法

本专业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结合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占比80%,其中包括理论课程目标环节达成评价、集中性实践环节目标达成评价、社会实践及课外活动(第二课堂)目标达成评价)及利益相关方反馈目标达成评价(占比20%),对毕业要求达成度进行综合、总体的评价。

我们采取建立基于各门课程、学分、毕业要求与课程对应关系矩阵的数学模型进行量化,具体模型建立及说明如下:

一级指标:毕业要求i(i=1,2,…,8);二级指标:毕业要求i分解后的各指标;三级指标:分解后各指标对应的课程。

结构示意图

毕业要求达成度计算公式:

其中

为毕业要求i的达成度,

为毕业要求i的二级指标的权重,

为二级指标j的目标值。

其中q为各二级指标下课程门数,

为各课程支撑综合权重(由学分及对应关系矩阵的重要程度计算。毕业要求与课程对应关系矩阵中H-高度相关;M-中等相关;L-弱相关分别占比H与M不低于0.8,学分所占比与对应相关性乘积再归一化处理),

为毕业要求i下第j个二级指标中第k门课程的平均分,t为单门课程总分。

对于利益相关方反馈目标达成评价,针对毕业要求各项指标点,通过线上满意度调查,调查利益相关方对专业毕业要求达成的满意度。利益相关方对毕业要求达成度的评价分为非常满意(90分)、满意(80分)、较满意(70分)、一般(60分)、不满意(50分)5个等级。

(十)评价结果及使用

形成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和“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分析报告”,包括专业基本情况、评价依据、评价方法、评价对象、评价结果及分析、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等。分析报告和相关支撑材料(评价实施方案、相关纪录、数据和结果使用情况)要完整、可追踪,由学院存档,保存六年。评价结果要及时向本专业教师、学院教学委员会及学校教务处等相关部门反馈,用于修订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教学大纲等,作为专业配置师资和教学资源、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

四、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

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以培养目标的达成为依据,围绕毕业要求各指标点进行。

(一)评价依据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依据。

(二)评价工作责任机构

成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达成评价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目标达成评价。

组长:学院院长

副组长:教学副院长、专业负责人、学院教学督导

组员:课程负责人

(三)评价负责人和主要职责

1.学院院长:审定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分析报告

2. 教学副院长、专业负责人、学院教学督导:审核课程目标结构体系的合理性,审核“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分析报告”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3.组员:课程负责人根据学校、学院相关文件精神及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执教课程的课程教学大纲,撰写所执教课程的目标达成评价分析报告。

(四)评价主体

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主体为本专业各门课程任课教师及学生。

(五)评价对象

本专业所有在教学过程中实际运行的课程。

(六)评价内容

各门课程的目标达成评价应根据课程教学大纲所制定的课程目标开展评价,评价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贡献是否达成。

(七)评价周期

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每学期进行,评价结果形成“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分析报告”,并交由学院存档,保存六年。

(八)评价过程

表3 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过程

评价数据收集的内容

评价数据收集的方法

评价数据的来源

评价数据的合理性

课程考核成绩

量化统计

课程考核试卷

为确保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所收集数据的合理性,课程考核应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其中:

1.课程考核试卷的所有试题均需与该课程某一个或几个目标存在对应关系;

2.每一项平时作业均需围绕该课程的一个或多个课程目标设计。

3.课程考核试卷与平时作业两类评价应覆盖该课程的所有课程目标。

平时成绩

量化统计

课堂参与、平时作业等

(九)评价方法

课程目标达成度根据该门课程的不同课程目标的达成评价值及其权重计算而成,评价方法见下表。

表4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

课程类型

评价方法

理论课程环节目标达成值

课程目标1达成评价值*权重a + 课程目标2达成评价值*权重b + 课程目标3达成评价值*权重c。(a、b、c分别为课程目标在课程总目标中的占比,该权重与课程教学大纲一致。)

集中性实践环节目标达成值

教育见习安排在第5、6学期,评价在每次见习活动之后进行;教育实习安排在第7学期,实习生完成实习手册。教育研习安排在第8学期。实习目标达成的考核主要依据校内、外实习指导教师评定的实习生的见习、实习及研习成绩,若成绩合格,则所对应的毕业要求达成。毕业论文成绩考核分为优秀(90分)、良好(80分)、中等(70分)、及格(60分)、不及格(50分)五个等级,中等以上为合格。

课外活动(第二课堂)及社会实践目标达成值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学生需修满课外活动(第二课堂)及社会实践8学分视为合格(85分),低于8学分,视为不合格(50分)。

(十)评价结果及使用

形成不同课程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分析报告。各门课程负责人及任课教师应根据分析报告,发现课程教学短板,有针对性地改进相应教学环节,调整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同时,帮助专业结合专业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优化课程体系,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推动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



外国语学院

2021年12月

上一条:外国语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达成情况评价管理细则(试行)
下一条:外国语学院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工作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