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重要回信和给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工作部署,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实践平台,推动创新教育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为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2025年7月31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湖南省省赛现场赛在南华大学南华楼举行,我院《英声润乡村,数语赋前程——数字生态驱动乡村英语国际视野教育先行者》项目代表团林叶晟、唐玮、李请在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何文娟的带领下参加决赛并荣获大赛“二等奖”。

(“英声润乡村,数语赋前程”项目代表团)
乔木亭亭倚盖苍,栉风沐雨自担当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原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由教育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大赛自2015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九届,成为覆盖面最大、影响最广、成果最多、规格最高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盛会。本项目团队由项目负责人林叶晟与团队成员唐玮、程能、王超、赵国淋、李请、彭惠敏、彭思宇、付佳慧、周逸菲、孙雪鸿、鞠尚志、刘强共十三位成员组成。
校赛阶段,本项目在何文娟副院长的带领下,在项目路演答辩代表团林叶晟、李请、王超的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下力创佳绩,获得了校级“一等奖”的好成绩。

(校赛答辩现场)

(校赛结束后与专家合影)
在省赛冲刺阶段,这支队伍几乎把“休息”二字从字典里抠掉:在何文娟副院长的带领下,他们熬过600多个灯火通明的深夜,只为把项目框架一寸寸敲到最优;踩过100多次乡野泥泞,只为让红旅公益的初心在每一次实践中淬火;PPT改了80余稿,视频剪了50多版,专家会诊30余场,每一次推倒重来都是对极限的再挑战。经过层层筛选最终在全省1314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进入省赛现场赛的35个红旅公益组项目之一。

(“英声润乡村,数语赋前程”项目参加红旅活动)
7月24日,省赛现场赛名单姗姗而来,留给“英声润乡村,数语赋前程”项目团队的时间却只剩短短一周时间。为了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路演代表团全员立刻进入“极限冲刺”:夜以继日、焚膏继晷地苦练。我院副院长何文娟全程陪伴项目负责人兼路演人林叶晟反复润色文稿,为答辩人李请、唐玮提供答辩思路,一题一策地拆解评委可能抛出的“陷阱”,直到练到声音发颤也不肯停,他们用五天五夜的鏖战,把每一分钟都榨成汗与泪,只为在赛场上让乡村教育的故事被更多人听见。

(项目代表团在何文娟副院长带领下信心满满)
7月31日上午十点,当赛场的灯光亮起,林叶晟、李请、唐玮三人脚步沉稳地走向“战场”——那是他们用五个通宵、数十次推倒重来、上百遍模拟问答换来的舞台。进场前的最后十分钟,他们仍在角落低声演练,不肯停歇;赛场上,路演人句句铿锵,演讲动情动人;面对评委的提问,三位同学思维敏捷、目光坚定、处变不惊,以近乎肌肉记忆的反应拆解难题。最终,“英声润乡村,数语赋前程”以省赛二等奖的奖牌,为这段用汗水浸泡的征程盖上了最滚烫的勋章!

(项目代表团凯旋归来)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
赛后,项目负责人林叶晟表示:“这一年面临毕业的洪流、人生岔路口的抉择,这个项目像一股清流默默滋润着我,让我始终牢记教育的意义,也始终相信:山的那边会是海,用信念凝成的海,我们的项目一定会带受帮扶的孩子们抵达信念之海。也感谢老师、团队成员们的辛苦付出,太爱你们啦!”团队成员李请表示:“在这段历程中我理解了教育公平的真正重量,也见证了人工智能技术让改变发生”;团队成员唐玮表示:“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离不开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团队成员们的相互配合。未来,我们一定会走得更远!”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外国语学院必将在创新创业赛道上一路高歌,再立新功,成为衡阳师范学院最耀眼的名片!作为母校代表队之一,也将持续为母校的“双创”事业注入澎湃动力。祝愿母校蒸蒸日上,再创辉煌!

(衡阳师范学院代表团合影)
图文丨林叶晟 李请 唐玮
一审丨陈琴
二审丨何文娟
终审丨刘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