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
文通古今 道贯中西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浙江师范大学刘鸿武教授应邀为我校教师举行学术讲座
文字:李婕 曾可怡 刘妍君   图片:李婕 曾可怡 刘妍君   编辑:外国语学院   责编:黄院丹 何文娟   审核:刘剑   日期:2025-06-30  点击数: 


2025年6月27日,浙江师范大学刘鸿武教授应邀在线为我校教师举行题为“地方高校如何建设有特色的区域国别学”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刘子兰校长主持,学校全体中层干部、区域国别学相关骨干教师分别在东校区行政楼6楼会议室及分会场外语楼南311聆听了本次讲座。

刘鸿武教授以浙江金华市对非贸易与合作实践为例,深入剖析了金华模式成功的三大核心要素:一是政策支持有力,地方政府通过精准规划与制度保障,为合作筑牢根基;二是经贸合作务实,聚焦基础设施、产能对接等领域,推动双边贸易持续增长;三是人文交流深入,依托文化教育合作,增进双方民心相通。



他强调,区域国别研究应紧扣两大关键命题:一是当代中国学术知识界如何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二是高校与科研机构如何积极主动建构自主知识体系、引领学科创新突破,并围绕上述问题进行系统解读。

接着,结合自身深耕非洲研究的学术历程与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的丰硕实践成果,刘鸿武教授提出,区域国别研究需兼顾国家战略需求与地方特色,以田野调查为基础,实现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他认为,地方高校应准确把握“国家发展战略”与“高校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内在联系,通过“六位一体”发展范式(以学科建设为本体、智库服务为功用、媒体传播为手段、田野调查为前提、中外合作为路径、协同创新以赋能),打造差异化研究优势,培养契合中非合作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最后,他回顾了浙江师范大学与非洲的深入合作过程,从浙江企业联合高校、政府拓展海外合作的创新模式,到《中非达雷斯萨拉姆共识》等重要成果的发布,展现了中非合作在学术、政策与实践层面的协同推进。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在过去20余年中,不仅成功搭建非洲区域国别学新学科平台,更通过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地方发展,成为中非合作的重要智力支撑。中非研究院与浙江省、金华市政府的深度合作,如建言献策、参与政策制定、推动对非合作项目等,相关成果多次获国家级智库奖项,树立了校地协的典范。

5D8E5


刘子兰校长高度评价刘鸿武教授的观点,指出该讲座站位高远、视野宏阔,为我校区域国别学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刘校长指出区域国别学建设需打破学科壁垒,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构建“政府—高校—企业—海外机构”之间的合作协同机制,立足地方产业与地缘优势,依托中非经贸博览会等平台,推动对外交流与合作,整合学科资源,强化学生语言能力与田野实践能力,为中非合作培养“精外语、通区域、会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下一条: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新探索! ---- 叶兴艺教授做客衡师衡岳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