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乡村振兴,提升乡村儿童安全意识和语言文化素养,7月7日上午,衡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她力量·家国行”志愿服务团走进珠晖区东阳渡镇新坪村明德小学,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与普通话推广实践活动,为乡村儿童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安全+语言”双课堂。
防溺水教育:寓教于乐,守护生命安全
夏日炎炎,乡村的河流、池塘成为孩子们消暑嬉戏的场所,但溺水隐患也随之而来。志愿者们以真实案例警示风险,化身“安全导师”,为孩子们讲解危险水域辨别与隐患识别知识,并通过情景模拟传授自救互救技巧。“如果看到小伙伴落水,应该大声呼救还是直接跳水救人?”在模拟演练中,孩子们踊跃参与,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学习正确的应急处理方法。此外,团队还设计了趣味游戏、知识问答,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牢记安全知识。

(防溺水宣讲现场)

(同学们积极回答问题)
推普行动:童语传声,共筑沟通桥梁
“四是四,十是十……”教室里传来孩子们字正腔圆的绕口令声。志愿者们以游戏化教学方式,通过绕口令挑战、情景对话、诗歌朗诵等活动,帮助孩子们纠正发音,提升普通话表达能力。针对部分家庭使用方言交流的情况,团队发起“小小推普员”计划,鼓励孩子们回家后担任“家庭普通话小老师”,带动家长共同学习。“我现在每天教爷爷奶奶说普通话,他们学得可认真了!”一位参与活动的孩子自豪地说。

(推普宣讲现场)

(同学们认真听讲)
双向赋能:安全为基,语言为媒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聚焦儿童安全教育,更以普通话推广为纽带,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团队指导老师表示:“我们希望通过‘防溺水+推普’的创新模式,既守护孩子们的生命安全,也为乡村语言环境优化贡献力量。”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还向孩子们赠送了防溺水宣传手册和普通话学习资料,助力长效教育机制建设。
未来,衡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她力量·家国行”团队将继续深化“三下乡”实践内涵,探索更多志愿服务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图文丨朱诗宇 程乔伊 彭娜 卿馨
一审丨刘方红
二审丨欧阳竹
终审丨贺琴琴